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,7tp.net,若被浏/览/器/转/码,可退出转/码继续阅读,感谢支持.
对于造船,赵信懂得的不多,如果说最简单的造船知识,恐怕就是在幼年时候,用纸叠的船了,用一张普通的纸,简单的折叠之后,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,这恐怕是很多的孩子,对于船的最直观的认识。
纸比水的比重要重,只有折叠成船的形状,才能够让纸漂浮在水面上,这已经是平均重力一个应用,只要稍稍有初中的物理知识,就能够做到这一点的。
赵信不是这方面的专家,不知道流体力学,更不知道船要建造成什么样子,才合格,可是他清楚,船能够浮在水面上,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整体的平均浮力。
平均浮力计算,那是钢铁成为了造船的主要的材料之后,才会考虑的东西,在11世纪,整个世界上,造船的主流材料,还是比水轻的木头。
纸的比重大概在1.25,比起1的水来说,要重,木头的平均比重大概在0.6左右,也就是说,在这个世界上面,除了少数的木头,其他的绝大部分的木头,他们的比重都比水要轻。
在封建社会,甚至更久远的世界之中的,根本不会考虑到平均比重的问题,船舶的发展,就是在逐步的扩大容积的基础上面,逐步发展起来的。
木头这种材料,比起钢铁来说,或许在坚硬性,长期使用性能上面,都不如钢铁,却有一个很好的特点,那就是抗沉性。
在比水轻的木头,成为造船的主要材料,就算是船破损了一个大洞,也不会短时间的沉入水中,甚至有些带着海量的海水,还可以缓慢的开回去,这就是木质船体的好处。
也就省去了设计的过程,怎么方便怎么来,想造成什么样子,就造成什么样子,因为最差的前提下,这个船也不会沉没。
哪怕是从水军里面,招募来的工匠,再怎么的没信心,赵信主动给这个大工加码,虽然他只是辅助800料的大船,独立只是做出300料,一下子加码到了800料,凭借的一方面,是巨大部分的材料是木头。
只有0.6比重的木头,比起水来说,轻了很多,在单独考虑到比重来说,可以添加很多,比水重的材料,全部实心的木头,都可以运载很多的东西,更别说是已经形成的船舱,空气比起水来说,更是轻很多,只要形成了船舱,那就必然可以装很多的东西。
木头的天然特性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,关键是赵信知道,定海军掌握的几种先进的技术。
北宋已经开始出现组合龙骨,这对于的一些大规模的造船厂来说,都是核心技术,用什么样强度的材料跟材料组合,用什么样的方法粘合,用怎么样的方法烘干和处理,这些都是在漫长的摸索和失败之中总结出来的东西,毫不客气的说,能够制作2000料以上的大船的,几乎都有自己独到技术。
早期的造船,不考虑龙骨的问题,当然了,船也不可能造的非常的大,大多是小船。
在河面上,河道宽度,困扰了船的大小,在灵活性上面,小船比大船更具有优势。
面临着走向海洋之后,小船就不那么合适了,海上比河上更加狂暴的风浪,让小船优势荡然无存,从人类走向海洋开始,船就越来越大了。
早期的大船,是一个耗资巨大,多么大树木,决定了船的大小,在科技和历史最为发达的亚洲,常见的树木,巨木不算多的。
实际上,整个世界上,最高的数目往往是巨杉,不但寿命很长,最高的甚至超过了3000岁,高度也在80米左右的。
亚洲这样的巨杉很少,绝大部分的巨木都是在二三十米的样子,伴随时代的发展,这样的巨木越来越少了。
因为不止造船会用到巨木,宫殿,地宫,甚至是棺木,都是巨木的最大的用途,皇宫大殿,在砖石结构无法成为主流的前提下,巨木成为了唯一材料,这极大的加快了巨木的消耗。
跟普通的材料相比,木头虽然是最为常见的材料,可是真正的巨木,往往伴随着漫长的岁月,不说美洲巨杉这样超过80米的巨木,超过25米的木头,都不是几十年能够长出来的,跟消耗相比,产出就太少了。
中国的能工巧匠,在需求面前,选择了替代的方法,找到了组合龙骨这个创造性的组合,让巨舰对于巨木的需求,降低到了极点,不在依靠材料决定船的大小,让海船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。
定海军的造船厂,不具备组合龙骨的条件,他们甚至不知道组合龙骨,如何把众多的木质材料,组合成一个整体,共同抵挡船只上面的各种力量,更不知道,用什么的材料,可以成功的把各种的木头,都沾连到一起。
他们拥有新的替代性的东西,那就是用钢铁替代的木头。
整个世界的历史之中,一直到近代工业革命之前,钢铁的发展一直都是缓慢的,哪怕整个世界,在公元前2500年,世界上已经出现了铁器的,而在东亚,公认的大规模使用铁器的,应该是在中国的战国时期,当时吴越的铁器,是他们崛起的根本。
可是在这个铁器大规模出现的时代,占据着工具的主体的,还是青铜器,统一整个中国的始皇帝,他的军队,使用的青铜弩和各种青铜武器,用数量替代了质量。